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各位舊雨新知~

政大返穀讀書會部落格搬新家囉!

最新消息通通都在下面這個新的部落格

http://back2paddy.blogspot.com/

如造成大家不便~請多包涵~

謝謝大家!!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ael Pelzer Weyarn鎮長,德國聯邦鄉村競賽評審團主席)

ps 盡量把翻譯的意思打出來,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多包涵 :) 

 

※鄉鎮市就是自治實體

所有關於地方發生重要的事情,最特別的就是地方規劃的這些事項,還有興建住宅這兩件事情,每個鄉鎮市都包括這些地方的事物,這也就是說在整個巴伐利亞,鄉鎮市具有非常優位性的位置,這在背後有補充性原則,也就是說所有能在鄉鎮市能解決的問題就在鄉鎮市解決,不能解決再到縣去解決,跟台灣一樣,鄉鎮市就是自治實體,在實務上意味著鄉鎮市必須提供公共建設,所謂的幼稚園、花園、道路等興建,必須設法讓人民在他們鄉鎮市居住,也要設法讓他們擁有工作。

 

土地徵收就意味著衝突,鄉鎮市長就要去尋找解決問題、共識的解決方案

我要舉三個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例子,因為交通日趨繁忙,鄉鎮市就要去拓寬道路,但先提必須要擁有土地,運氣好的話,孩子會越來越多,舊的學校需要多的承載量,或是新的學校,人會一直死亡,所以也需要新的墓園,這都需要土地,土地其實是屬於土地所有權人擁有,做為鄉鎮市長要直接跟所有權人要這些土地,所有權人就說我可以賣給妳,但是要建地的價錢,如果這樣都要買齊的話,鄉鎮市會破產,那或許我們直接去進行土地徵收好了,因為墓園並不算是營建地,剛剛教授也提供了很好的說明,到底有哪些法律是可以取得土地,但不用去進行土地徵收,因為土地徵收就意味著衝突,鄉鎮市長就要去尋找解決問題、共識的解決方案,盡量和人民共同去解決衝突。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olger Magel教授(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土地是大家共有的資源,不能任意利用。

土地管理在德國是很重要的主題,因此我也用這個國際的用語「土地管理」,我也有開這個國際學程,北京大陸已經有滿多學生參與這個國際學程,我長年是土地測量和土地登記的主席,因此也很習慣這些用語要怎麼用英語來表達,從這張投影片,演講內容一直是在人群、土地、空間、政治有關,投影片二,一位墨爾本朋友所發展的模式,土地被視為一個有限制的資源,而在台灣會更為嚴重,因為我們人口密集度更高,一個社會發展更極致,就更會有土地發展的問題,衝突會升高,法律人通常沒辦法解決這樣的衝突,鎮長會提出來,至少在法律上是沒辦法解決的,在德國上,法律人也要多學習如何調解,只要我們談論到土地的使用,都會和投影片最後一個圈圈有關連,土地在台灣是一個商品,土地也是一個富裕的東西,可是土地也負有他的公共任務,是大家共有的資源,大家可以之後慢慢閱讀,這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投影片3),判決中明確界定,土地不是大家可以任意利用的商品,在1967年,之前那個判決舉有領導性的作用,也因此在1967年的溫哥華會議中完全運用這個概念,這不再只是德國的一個想法,儘管在大部分的國家都認為這個很難確實實踐,從投影片4也可以看到,土地是怎麼受到各種利益所影響,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土地交易型態,在台灣當然也是如此,此外況在中國大陸也是同樣的情況。

 

土地政策兩面向:土地的永續使用與土地的正義分配。

現在就是要介紹德國有關土地政策的概念,我跟我的學生教導時有兩個方向,涉及分配和(聽不清楚,照後面的演講內容,應該指的是永續使用)每一個正常的社會都必須注意這個,南美洲就此而言是很不足的,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這個面向,菲律賓也是生病了,菲律賓的總統可以佔用幾千公頃的土地是有問題,我只是一個陳述真實的教授不是一個革命家,教授必須陳述真實,我要再次強調土地政策的兩個面向,一個是土地的永續使用以及土地正義的分配,那土地的政策是藉由法律來加以實踐,例如說自然保護的機關也需要法律來達到自然保護的效果,我們需要有關土地交易的法律,在德國的話就是我們的不動產交易法,以及其他法律,在我所有的參訪經驗中,我去一個國家時都會先瞭解財產權的體系是怎麼樣子,這也是台灣和中國最大的差別,台灣和德國有相同的土地財產權私有化的體系,可是中國大陸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開的,當然在相同的體系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這是我們一開始要瞭解的。非洲部落的國王,擁有所有土地的所有權,在此強調照片裡所有的女士,包括在座的皇后們也擁有土地所有權,身上的東西也都是純金打造,迦納這個地方是土地共有的財產制度。

 

財產權負有義務,並不是毫無限制的。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與德國土地徵收圓桌論壇】將於十一月二十日(六)於政大綜合院館演講廳舉辦。  

  我們每天腳踩的土地能怎麼利用?該怎麼利用?以及誰有權力來決定誰的土地能怎麼被利用?只要人類「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不變,這個議題永遠需要面對與討論。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人民對於土地權利的關係、對於土地利用的興趣亦會有階段性的重點,加上土地本身「不會變多」的基本特性,當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塊土地有不同的利用興趣,尤其是涉及到個人興趣與公共利益的差異時,需要有哪些的土地管理的程序以及工具來因應與運用?
  
      若我們嘗試從灣當前土地利用的重大爭議的背景來看,大致有幾個脈絡:首先是台灣處在工業與後工業轉型階段,對於農業使用、住宅使用、產業使用的基本定義與理解有根本性的改變。其次是全球化的課題變成切身相關,例如異常氣候帶來的災害、高油價帶來的糧食危機等,也直接挑戰上一個發展階段對於土地利用優先順序的價值與系統慣性。
 
  以慕尼黑為首府的德國巴伐利亞邦,80%的土地是屬於鄉村地區,這些不屬於都市的空間,卻居住了過半的人口。全邦只有2.9%的人直接從事農業,但全邦的農業面積不僅沒有大幅縮減,還貢獻了僅次於汽車與機械工業,每年約1,200億歐元,相當於15%的國民生產毛額,14.1%的就業機會來自於農產品延伸的產業鏈。許多鄉鎮即便放眼望去盡是令人稱羨的農耕地景(culture landscape),但是仔細探究,該鄉鎮實際務農人口卻可能不超過十戶。一個早期的重工業國家,一個BMW汽車的故鄉,為什麼可以如此兼容並蓄地發展?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25本全老師演講筆記

 

u教育的價值u(這段太棒了,所以打了一小段的逐字稿)

老師舉一個300人蛋糕的例子,說:未來有一天,假設、假若你有一點點成就,請你,不要再利用你的成就,繼續成就自己,這不是社會培養你的目的跟價值;你從小到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這樣子,都是天、地,整個社會,眾人成就你的,你從小到大耗費這個社會有多少資源?你從小到大,台灣農村提供多少糧食養育你?一旦你有成就的時候,請回過頭來,成就這片土地、成就這個社會。我為什麼要跟各位說這個故事,我認為這是教育的終極價值,教育之所以有意義的地方就在這裡阿,對我來講,教育很簡單,教育就是賭台灣社會15~20年,簡單的說,如果15~20年,當你們各會成為台灣社會主流、中堅的時候,台灣社會仍然跟現在一樣,甚至比現在還糟,那我們這代的教育者就徹底失敗,必須要認罪。

 

v1970年代以前的農村"生產論:

農村與都市就好比傳統婦女與男生;如傳統的婦女是生產工具和附庸

沒有人去肯定農村,農村的人要怎麼肯定自己?

農村從原本的「糧倉」轉變成「人倉」,進而為「地倉」(totally『不要』農村了)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18培慧老師演講筆記 

 

v1925 二林蔗農事件

收購價格、肥料自由

v1988 520農民運動

種稻人民活不下去,農民福利爭取;種水果、經濟作物,有無更好商品化的條件

v2010 反圈地徵收運動

 

1925年:對抗產業資本(會社)

1988年:對抗政府、國際資本,全世界經濟一體化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無法承受之「輕」!這是你我和孩子們轉彎的最後機會!


詩人以詩當武器,學者以專業和良知挑戰!
你呢?該如何捍衛母親台灣 為下一代守住山水淨土?


三輕五輕毒氣汙水危害罄竹難書,
六輕王國禍害農漁工安無人可管!
八輕再建國人壽命平均再減23天,

返穀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